韓國館占地6,000平方米,是上海世博園區面積最大的展館之一,選址瀕臨黃浦江,兩岸風光盡收眼底。
展館的設計概念以“融合”為主題,結合了“符號”與“空間”:符號形成空間,同時空間也構成符號。韓文字母是展館“符號”的核心元素,字母的排列構成了全部的空間。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可以在行進過程中從橫向、縱向和斜向等不同角度體驗韓文,領略超越語言的文化魅力。
展館的幕墻由兩種像素構筑而成——韓文像素構成了外表面,藝術像素則組成了內表面。夜晚,通過燈光照明,韓文像素將呈現出斑斕的色彩,使展館充滿動感與活力;
內部40,000塊鋁板組成的藝術像素畫,由韓國知名藝術家姜益中創作。
韓國館架空于地面以上7米,地面為首爾的三維地圖,相當于實際面積的1/300,反映了首爾城市與自然交融的情景。底層的絕大部分為開放空間,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懸空的結構能起到遮陽的效果;展館采用自然通風;一條長79米的人工河橫穿展館——如同漢江把首爾一分為二。
韓國館以鋼結構為主,鋼構件組成的三維空間形成了“符號”與“空間”。地基采用鋼管靜壓樁,為展館提供支撐,也便于世博會結束后的拆除工作。巧妙的結構設計使展館凌空而起,方便參觀者在底層自由穿梭,盡情體驗韓國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