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沙田至中環線(沙中線)總長17公里,是一條具有戰略意義的軌道延伸線。項目分為 兩大部分:“東西走廊”連接西鐵線和馬鞍山線,組成屯馬線;“南北走廊”則將東鐵線延伸至金鐘,連通新界、九龍和香港島,大大改善全港鐵路網路的連通性、覆蓋范圍和便利性。
奧雅納贏得東西走廊段多個合約,包括在C1105合約中擔任宋皇臺站至何文田站的詳細設計方和首席顧問;而在C1103顯徑站至鉆石山站的4公里隧道項目中則擔任承建商萬喜(VCGP)的設計方,該段工程曾獲得多項殊榮。
奧雅納為車站、隧道及附屬設施提供了跨領域的工程詳細設計服務,顯著節約了造價和工期,提高項目的可持續性、安全性能和工程品質。
項目概要
17公里 具有戰略意義的軌道延伸線
10個新建地鐵站
110萬每日乘客量
連通現有及未來鐵路線路
奧雅納是宋皇臺、土瓜灣兩個新建地鐵站詳細設計的首席顧問,并負責何文田站至宋皇臺站1.7公里雙隧道盾構機鉆進(TBM)施工的參考設計。奧雅納的跨領域設計工作涵蓋建筑、土木、結構、巖土、隧道、建筑設備、消防、交通、環境、施工規劃和系統保證。
觀塘線延線的何文田站 (另一奧雅納參與的項目)是觀塘線與屯馬線之間的轉乘站。奧雅納亦擔任該站及附屬行車隧道的詳細設計首席顧問。
穿越人口稠密的市區
宋皇臺站的設計考慮了原啟德機場和宋皇臺公園未來大規模重建而預留了相應的承載能力。該車站為兩層矩形箱體結構——月臺層長寬為285米×35米,大堂層長寬約為285米×54米。
土瓜灣站箱體結構毗鄰許多基礎或淺或深的老舊建筑,受條件所限,箱體結構采用堆疊式平臺布建,以減少車站占地面積,從而減少挖掘寬度。行車隧道和地下人行通道混合采用了盾構機鉆進法和明挖回填法。
設計替代方案
奧雅納的隧道、鐵路、結構和機電團隊共同參與了顯徑至鉆石山站之間路段的隧道和豎井招標設計和詳細設計,包括1.4公里長的雙隧道盾構機鉆進隧道、2.2公里長的鉆爆隧道、直徑40米的通風豎井、緊急通道豎井、顯徑100米長的明挖回填隧道以及擬建至鉆石山站的部分延伸工程。
為了克服困難的地質條件并減輕大跨度暗挖隧道的施工風險,奧雅納采用三段較小跨度的隧道取代了獅子山隧道大跨度暗挖部分的原始設計,使得地下結構建造更容易,施工更安全。


實現多重價值
由于地下通風建筑的重量相對較輕,結構的抗浮是主要的安全考慮因素。奧雅納設計了替代解決方案,在不影響永久結構設計的條件下對設計體系進行適當調整,在基礎底板下引入地下排水系統,以減輕地下水的上浮力,從而無需配置抗拔樁和加厚底板。該解決方案降低了地基變形對附近建筑物的風險,并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在堅硬巖石中建造地下連續墻的難度和工期。
該方案還顯著減少了通風建筑和獅子山隧道的開挖量(約1.5萬立方米),同時減少了約1,000噸的碳排放。
保護宋代文化遺產
宋皇臺站部分位于圣山歷史遺址內。圣山又名宋皇山。在宋皇臺站施工挖掘過程中,在原站址內發現了大量的考古遺跡,其中一些規模較大,需要就地保育,極少數遺跡則被臨時搬遷。隨后奧雅納受托重新設計車站,以就地保育大型遺跡及恢復其原貌,并在車站大堂內設置兩個大型陳列柜作教育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