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言
CN
Taipei Performing Arts Centre (c) Chris Stowers/ Courtesy OMA; Taipei Performing Arts Centre (c) Chris Stowers/ Courtesy OMA;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臺北

靈活變身 營造獨特展演空間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北藝中心)的設計靈感源于中國傳統木制玩具孔明鎖。這座具有國際水準的演藝設施將帶給本地藝術和國際文化更寬闊的舞臺,并推動臺北成為世界級的藝術之都。

大都會建筑事務所(OMA)的獨特設計方案——三個劇場嵌入中央立方體——在2008年的國際設計競賽中脫穎而出。從設計競賽到方案及初步設計階段,奧雅納的北京、香港、倫敦和洛杉磯辦事處與OMA和姚仁喜|大元建筑工場等當地合作伙伴攜手,提供結構、機電、可持續設計和消防工程咨詢服務。

靈巧而穩固

北藝中心總建筑面積達5.8萬平方米,設計巧奪天工,三個劇場錯落嵌入緊湊的中央立方體,完美整合后臺、門廳、觀眾席和各類輔助設施。各劇場既能單獨運作,也可組合使用,從而可靈活組合演藝空間,實現新的戲劇可能。

為使劇場和其他超大空間的建筑規劃更加靈活,奧雅納在中央立方體外部采用剛性支撐結構,承擔全部橫向受力和大部分重力。立方體及各劇場下方的柱子則合力支撐和穩定三個“騰空”的劇場。

項目概要


1,500 大劇場

800 藍盒子多形劇場

800球形劇場

© Shephotoerd Co. Photography, courtesy of OMA

韌性又高效

由于臺北地震活動頻繁,我們采用了基礎隔離技術,以減弱地震運動向建筑物的傳導,使建筑結構和飾面受力減少60%以上,并減小結構件尺寸且簡化細節。北藝中心在臺灣地區率先采用摩擦擺式支座,打造出全臺最經濟、最具韌性的建筑。

三個劇場由桁架系統和支柱抬離地面。在橢圓形的球形劇場中,長達26米的懸臂由觀眾席和外殼之間的立體桁架構成,并由立方體外圍結構和V形柱支撐。樓廳、人員動線和服務設施均貫穿于桁架各構件之間。


性能化消防設計

可變身的劇場空間設計對消防和通風提出了重大挑戰。超級劇場舞臺和座位布局極其復雜,兩個主要劇場相連后形成巨大的廳堂,其中央舞臺長達60米,導致防火分區設計很難完全符合當地標準。

通過動態火災模擬分析,我們證明無論劇場如何布局,在發生火災時,無需使用傳統的防火分隔方法(如使用防火卷簾封閉中央舞臺區域)即可安全疏散觀眾。此外,我們還改進了緊急逃生路線,優化劇院的座位分布,減少樓梯的數量和寬度,并延長安全距離。這一方案創造出更開敞的整體空間,還可容納更多觀眾,為業主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通過上述努力,我們成功說服當局:盡管該綜合消防策略與當地建筑規范有所出入,但仍符合最佳安全標準,為臺灣其他復雜建筑的審批提供了參照。


可持續舒適空間

北藝中心的緊湊設計帶來了可持續運營的優勢,包括能效、自遮掩和被動設計。為了確保通風策略能夠實現最佳舒適度,我們進行了大量的計算流體力學分析,評估不同布局下觀眾席和舞臺區域的氣流,同時充分考慮觀眾和表演者的需求以及送風的位置和速度。結果顯示,在組合的“超級劇院”布局中可以實現令人滿意的舒適度,無需另外安裝通風設備。

團隊進行大量的計算流體力學分析,評估不同布局下觀眾席和舞臺區域的氣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