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言
CN
; ;

T · PARK [源 · 區] , 香港

結合發電、水療和污泥處理的生態設施

T · PARK [源 · 區] 是最先進的污泥處理廠,針對香港污泥處置問題,專門設計提供創新、環保的解決方案。

T · PARK [源 · 區] 集合發電站、水療中心和污泥處理廠于一體。建筑以波浪起伏的外墻為特色,這是香港首家污泥處理設施,也是世界最大的污泥焚燒廠之一。

污泥處理廠采用流化床焚化技術,每天可以處理2,000噸污泥,并且利用焚化過程中產生的剩余熱能發電。當設施運作達到最高處理量時,每天可以發電2兆瓦。建筑于2014年底竣工,并于2015年初開始運營。

項目概要


2,000 每日可處理污泥量

90%減少污泥量

400屋頂長度

轉廢為能解決方案

T · PARK [源 · 區] 焚燒香港11個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濕污泥,這些濕污泥曾經都是直接傾倒在填埋場,如今則轉化成灰燼和殘余物,減少約90%污泥量。

隨著污泥的焚燒,以蒸汽形式提供能量,然后轉化為電力,供應整座設施的運作需要。

當設施運作達到最高處理量時,可向公共電網輸送2兆瓦剩余電力。這意味著T · PARK [源 · 區] 不僅能夠實現電力完全自給,還能產生多余電力輸出到電網,是“轉廢為能”的最佳例證。通過先進的廢氣凈化處理方法,所產生的清潔氣體可以直接排放到大氣中。

轉廢為能解決方案

建筑信息模擬(BIM)

整個設計過程采用了建筑信息模擬(BIM)流程,建立復雜的三維模型用于協同、出圖、運營和維護模擬,以及設計材料匯總和施工建造。在整個項目中,BIM促進了設計、分析和協調工作——從主要設備的運送路徑、管線布局和排線,直至現場施工期間的設備定位。

建筑信息模擬

高效的結構工程

建筑起伏的屋頂,與前方的海景以及后方的山巒交相輝映,融為一體。為實現這一引人注目的屋頂設計,結構工程需要應對艱巨的挑戰。400米長的屋頂,跨越兩座焚化爐與中央的行政塔樓相融合。我們的結構設計師采取模塊化設計,提高屋頂的“可建造性”,是實現建筑總體施工方案的關鍵。

結構工程

一體化可持續性方案

T · PARK [源 · 區] 具備高度的可持續性。廠區內近70%面積為景觀區或處于綠色屋頂下。飲用水和設施用水來自先進海水淡化設施處理的后海灣海水,每日最高可以淡化600立方米海水。同時收集雨水作為非飲用水,而廢水則經過周密處理后在廠區內循環再生,用于景觀的灌溉和清潔等。先進的污水處理系統讓廠區達到“零污水排放”,從而保護自然環境。

可持續的基礎設施設計

領先的解決方案

T·PARK已獲得香港BEAM Plus暫定鉑金級認證,并榮膺2016年度香港工程師學會卓越結構大獎,以及香港綠色建筑議會2016年度綠色建筑榮譽獎(竣工項目——商業建筑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