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言
CN
; ;

伯大尼修院, 香港

這座建于19世紀的教堂已變身為現代化的校園

伯大尼修院建于1875年,在之后的近一個世紀里,這座法國哥特式建筑一直是傳教會士的修養之所。香港立法會于2003年批準香港演藝學院將伯大尼及相鄰的兩座牛棚進行修復工程,改建成學院的校舍。

奧雅納聯合建筑設計方——廖宜康國際有限公司,開展了這項修復工程。為了盡可能保留建筑的原貌,項目團隊對建筑的背景及結構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結果發現,教堂屋頂原為金字型,而現存的平頂屋面是在五十年代添加上去的。

項目概要


19世紀 哥特式療養院

2相鄰的牛棚進行修復改建成學院的校舍

伯大尼修院的修復工程十分復雜,需要由一支最富熱情、能夠全身心投入的專業團隊,對每個細節作出仔細考量。

——廖宜康國際有限公司 ”

項目團隊不僅恢復了金字屋頂的原貌,還進一步提出采用玻璃材質來確保建筑內部的光亮和通風。從外部看來,建筑的屋面與傳統的石板屋頂非常接近。我們在運用最新材料和技術的同時,也成功地保留了建筑的原有風格。

為了使建筑與周圍的古跡融為一體,奧雅納在保持其外觀的同時,還對建筑內部進行了細節設計,將機電系統等現代化元素巧妙地隱藏了起來。

項目團隊的不懈努力和全身心投入使這座歷史建筑得以在當今社會重新煥發活力。該項目一舉贏得200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跡保護獎的榮譽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