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學香港分校正式命名為“香港賽馬會芝加哥大學教育綜合大樓 | 芝加哥大學袁天凡、慧敏校園”。奧雅納與建筑事務所Revery Architecture合作,我們提供了土木、巖土、結構、機電、聲學工程、音頻視頻、消防安全策略以及可持續設計等全面工程服務。新校園坐落在香港島摩星嶺,是由三級歷史建筑群改擴建而成的一流教育、研究及學術合作中心。
項目概要
90年 歷史
4座古跡建筑翻新改建
100米南北橫跨的新建筑


軍事建筑改造成頂級學術機構
校園原址本屬于銀禧炮臺的一部分,是1930年代英軍為保衛維多利亞港西部,于摩星嶺修筑的軍用設施。二戰結束后,香港警務處接收這一場館改為政治犯拘留所,即俗稱“白屋”的域多利道扣押中心。直到2013年,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獲準在此開發教育用地,將其亞洲分校從新加坡遷到香港。
原址有4座古跡建筑臨海依山而建——A樓、B樓、C樓及B樓輔樓沿著摩星嶺徑分布。A樓是2層高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宿舍樓。B樓及C樓原為2層鋼混結構的拘留所。近海岸處還有一座配備支持設施(如彈藥庫、地下軍火庫)的炮臺。
賦予古跡新使命
奧雅納針對A樓和B樓進行了廣泛的修葺工程,改建為符合商學院標準的功能建筑,B樓輔樓則設計為向公眾開放的展示中心。C樓和廚房樓被拆除,而外廓遺跡仍保留在校園內。
除了修復歷史建筑,校園內也新建一座3層教學樓作為商學院主樓。新建筑呈流線形,由南至北橫跨100米,與古跡建筑無縫銜接,可以多角度觀覽海景。新建筑南樓仿佛懸浮在山坡上方,通過22米長的連廊與北樓相接;北樓則與街面齊平,正對域多利道。
在結構上保育歷史
A樓經過大量拆除及重建,恢復原本的建筑設計并且滿足現代建筑結構的完整性標準。在改建過程中,我們保育具有歷史意義的關鍵構件,包括兩處屋頂炮塔、一處磚石壁爐和一處室內樓梯。我們設置基礎工程以支撐炮臺,并且通過新的鋼筋加固和精密控制的混凝土澆筑,將樓板下半部鑿開重新澆筑混凝土,厚度由150毫米增至180毫米,從而加固了壁爐下方的樓板。
在芝加哥大學接收場地前,B樓拘留所的囚室已經拆除,而地板及天花板上均留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囚室外墻輪廓。我們采用透明防碳化涂層避免混凝土結構進一步碳化。原混凝土梁則經過部分拆除,重建為型鋼混凝土梁以保留建筑結構的歷史肌理。
創建“知識樹屋”
新教學樓以“樹屋”為設計靈感,建筑底部支撐細柱直徑600毫米、高達17米,正如山坡上生長的樹干。通透的教學主樓采用鋼構架和局部混凝土結構建造,最大梁跨距達22米。成行排列的微型樁支撐建筑,承受建筑重力,也確保水平穩定性。
教學主樓南部下方的山坡通過替換水泥穩定土進行加固。此外,我們在部分斜坡及石砌擋土墻設置了土釘,以進一步穩固斜坡。沿著域多利道一段未見于圖紙的擋土墻,現已升級為配有錨桿系統的表面墻。我們咨詢了施工前顧問,就施工方案提供可行性評估和建議,確保擬議的樁基及場地平整工程能夠在緊湊的施工期內安全推進。
經濟有效的可持續策略
在有限的預算內,奧雅納成功實現了芝加哥大學創建可持續教育環境的期望,將豐富的可持續策略融入設計,包括高性能幕墻、具有熱回收功能的高效空調系統、降低照明功率密度、日光響應控制、提高新風流動速率以及按需驅動的新風系統。這些可持續策略使項目能耗和碳排量均減少10%。
通過成功應用一眾環保設施(如節水裝置)和可持續建筑設計,芝加哥大學香港校園旨在獲得香港BEAM Plus銀級認證,并已贏得2019年度FuturArc環保設計先鋒大獎優異獎。